沪指周一收涨1.5%续创10年新高,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技板块继续走强,在政策催化下房地产和消费板块大幅攀升,稀土板块亦飙升。香港恒生指数收涨1.9%创三年10个月新高,科网股劲扬。分析人士认为,当前市场做多情绪较高,充沛的流动性仍是行情的主要推动力。
沪指收升1.5%,至3883.56点,前次收盘高位为2015年8月17日的3993.67点。沪深300指数收涨2.1%。创业板指数收升3%,上证科创板50成份指数收涨3.2%。
恒生指数收升1.9%,至25829.91点,上次收盘高点为2021年10月26日的26038.27点,恒生科技指数收涨3.1%。
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上周五在杰克森霍尔研讨会上暗示9月会议可能降息,但并未明确做出承诺,他在讲话中非常谨慎,一方面承认就业市场风险加大,一方面表示通胀上升的风险依然存在。
消费板块走强,中证白酒指数收涨4.4%。国务院总理李强上周五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,加强统筹协调,完善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(“两新”)实施机制,更好发挥对扩大内需的推动作用;要进一步强化财税金融等政策支持,创新消费投资场景,优化消费投资环境,综合施策释放内需潜力。
寒武纪收涨11.4%,续创历史新高。中证人工智能指数收高4.6%。
高盛分析师将寒武纪12个月目标价上调50%,至1835元每股,主要基于:中国云厂商提高资本开支、客户为降低单一供应商风险而多元化芯片平台,以及寒武纪在AI芯片与软件领域强劲且持续的研发投入。
地产板块领涨,沪深300地产指数收升5%,万科A股收高9.15%。
继北京放开五环外限购后,上海周一也宣布优化调整本市房地产政策措施,符合条件居民家庭在外环外购房不限套数,成年单身人士按照居民家庭执行住房限购政策,自8月26日起施行。
稀土板块周一走强创3年9个月新高,中证稀土产业指数收涨6.5%。
工信部、发改委等三部门上周五正式发布“稀土开采和稀土冶炼分离总量调控管理暂行办法”,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目标、国家稀土资源储量和种类差异、市场需求等因素,研究拟定年度总量控制指标,并下达稀土开采企业和稀土冶炼分离企业。
鲍威尔鸽派转向刺激降息押注
周一A股领涨亚洲市场,投资者谨慎欢迎美国可能重启的降息进程,同时寄望于“AI明星”英伟达本周的财报能够为该板块的高估值提供合理性。
投资者目前跟随上周五的华尔街走势,MSCI亚太(日本除外)指数上涨1.5%。日本日经指数上涨0.4%,韩国股市上涨1.1%,澳大利亚股市涨0.2%。
中国蓝筹股延续强势上涨1.4%,将指数推至自2022年中以来最高水平。沪深300指数本月迄今已上涨近10%,尽管国内需求依旧疲弱、企业几乎没有定价能力,但流动性驱动的行情仍在延续。
其他市场表现较为谨慎,欧洲斯托克50指数期货和德国DAX期货均下跌0.3%,标普500和纳斯达克期货在上周五上涨后回落0.1%。
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的鸽派转向让期货市场押注9月降息25个基点的概率达84%,并预计到明年年中累计降息至少100个基点至3.25%-3.5%。这一转变推动美债收益率和美元下行,美企盈利前景因此受益,但同时也意味着决策者现在更担忧就业和经济下行的风险。
市场焦点集中在英伟达周三的财报,预计公司第二财季每股收益将大增48%,营收达459亿美元。期权隐含其股价可能双向波动近6%,鉴于公司市值高达4万亿美元,这一结果势必对大盘产生冲击。
分析师还希望了解更多关于对华出货的前景,以及与特朗普总统达成的协议细节——该协议要求英伟达将部分高端芯片在华销售收入的15%支付给美国政府,以换取出口许可。
特朗普上周五还宣布,美国将以89亿美元收购英特尔9.9%的股份(每股20.47美元),较英特尔当日24.80美元的收盘价有约4美元折让。
本周市场还将迎来考验:周五公布的美国个人消费支出(PCE)物价数据预计显示核心通胀升至2.9%,为2023年底以来最高水平。卡斯曼警告说:“这份报告可能会强化这样的信号:服务价格通胀的反弹正与关税压力叠加,把核心通胀推向4%的年化水平。”
若通胀超预期上行,也将挑战美债长端市场的涨势,尤其考虑到本周将发行1830亿美元的新债。10年期美债收益率维持在4.268%,此前周五已大跌7个基点。纽约联储主席约翰·威廉姆斯将在周一晚些时候发表讲话,市场关注他是否与鲍威尔的政策立场一致。
汇市方面,美元/日元在147.35附近企稳,此前上周五曾自148.77高点下跌1%。欧元交投在1.1703美元,高于上周五的低点1.1583美元。消息人士称,欧洲央行预计在9月会议上维持利率不变,但若经济走弱,秋季可能重启降息讨论。
大宗商品市场受益于美元回落。黄金交投在3,365美元,此前上周末一度上涨1%。原油也因俄乌谈判无进展、对俄制裁继续而受到支撑。布伦特原油微涨至每桶67.77美元,美国原油上涨0.1%至63.78美元。